快来围观我们的宝藏老师@机器之心

发布时间:2024-06-12 浏览量:558


上海交大卢策吾:具身智能与他的首个刮胡子机器人 | 智者访谈

卢策吾

教授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,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,科学探索奖获得者。2018年被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》评选为中国35位35岁以下科技精英(MIT TR35),荣获2019年度“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”,2020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(排名第三)。2022年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奖,2023年获吴文俊自然科学一等奖,国际机器人顶会IROS最佳论文,Siggraph asia(CCF A类)时间检验奖。以通讯或第一作者在《Nature》,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》,TPAMI,CVPR等高水平期刊和会议发表(含接收)论文100多篇,担任《Science》,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》审稿人,曾担任CVM 2018程序主席,CVPR 2020,ICCV 2021,IROS 2021领域主席。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机器人研究,已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,开源了如人体姿态估计系统Alphapose(GitHub Star 5000+),HAKE(人体行为引擎),GraspNet(高性能机器人抓取系统)等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源人工智能框架和数据集。

王延峰:迫切需要重新审视我国大模型科研组织模式

王延峰

教授,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助理。现任第十六届上海市人大代表,国家科技创新2030——“新一代人工智能”重大项目指南编制专家组及管理专家组成员。长期聚焦人工智能与媒体和医疗交叉领域的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,研究成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次,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1次,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次。获2022年度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、2015年度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等。

MATRIX:社会模拟推动大模型价值自对齐,比GPT4更「体贴」

陈思衡

副教授,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双聘青年科学家,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(CMU)博士,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,曾就职于UBER ATG自动驾驶部门。承担了基金委面上项目,科技部人工智能2030重大项目课题,上海市科委人工智能专项等科研项目。研究聚焦安全与协作的大模型具身智能体。在协作感知、大模型安全与价值对齐、图机器学习、联邦学习等研究方向产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,并于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, Nature Scientific Data, T-PAMI, NeurIPS, ICML, ICLR, CVPR,ICCV,KDD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了百余篇论文。代表工作曾获得IEEE信号处理协会最佳青年作者论文奖,ASME结构检测协会最佳论文Runner-Up奖,2018 GlobalSIP会议最佳论文奖,三菱电机实验室总统奖等。担任了T-SIPN副主编,NeurIPS,AAAI等会议的领域主席。

3位老师的成果、观点是不是干货满满,读来意犹未尽?其实,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这样的宝藏老师可远远不止这3位。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团队,活跃在人工智能科研与产业化的前沿,他们的研究覆盖机器学习、强化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机器人研究、多模态人机对话、智能语音交互、自然语言处理、Al for Science、人工智能医疗与媒体领域应用等多个领域。并且,研究实力过硬的他们,还能打破大家对Geek的刻板印象,做起成果推介和科技知识普及侃侃而谈,每一次创新成果的输出都能做到既有料,又有趣。

未来还有更多新技术、新应用,等待大家发掘,也欢迎各大媒体来撩~~~